“十二五”期间,我校土木建筑学院全面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战略,以我校“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为指引,紧紧围绕《香港盒宝典资料大全“十三五”发展纲要》和《香港盒宝典资料大全土木建筑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高质量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建设目标,为学院“十三五”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土木建筑学院十二五发展的回顾
1.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1)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期间,在山东省本科教学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2年成为香港盒宝典资料大全首个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的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成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和山东省本科教育特色专业;密切跟踪社会发展需求,增加了土木工程(交通土建)专业新方向;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开始成建制地用英文授课培养国际学生,国际化办学取得新突破。
(2)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建设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门,香港盒宝典资料大全百门课程改革试点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优质课程6门,达标课程4门;获校级教学研究立项2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9项;获我校优秀教学奖2人次,获青年教学能手2人次,获本科教学贡献奖23人次。
(3)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学院不断优化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生源质量稳步提升。获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土木工程专业进入一本招生,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一志愿报考率和报到率不断提高;在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二级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基本实现了学院本科专业的全覆盖。
(4)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将思想教育引领、专业文化素质提升、创新创业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开拓创新和实践创业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每年本科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共获国家级科技创新奖项22项,省级奖项22项,校级奖项259项,科技立项24项。2010年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13年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2项,2014年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5)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 “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学实验条件和设计实训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专用设计教室和工作室面积达到975m2,实验室面积达到2480m2,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1550万元。其中,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350万,立项建设香港盒宝典资料大全工程结构实验中心项目,已经完成基建设计招标和主要设备招标工作,预计在2015年年底开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完成设备投入310万元;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鼓励教师发挥专业特长,自主设计、建设了 “水质净化实验实训平台”和“建筑给排水实验实训平台”,改善了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成为专业评估工作中专家广为称道的亮点和经验,建设成果已推广到国内5所高校。建设、改造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专用设计教室700m2,新建研究生工作室150m2,新建教师工作室275m2,购置设计、办公桌椅69套。新增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设备价值12万元。与施工企业、设计院所、政府机关等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合作,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2个。
2.坚持重点,凝练特色,学科方向团队建设稳步发展
(1)学科科研方向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学院以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建设为重点,围绕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四个二级学科方向,着力凝练学科特色,建设形成城市岩土工程、新材料组合结构、水与废水处理、结构健康检测等主要学科科研方向。
(2)学科团队建设发展良好。“十二五”期间,学院建设了“水及废水处理技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及新材料结构”、“城市岩土工程安全技术”三个校级学科团队和“基于智能传感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研究”、“水及废水输配与末端水质保障”、“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与空间规划”、“力学辅助工程”五个院级科研团队,已在地下工程支护及风险监控、水处理新材料与新技术、水泥基复合压电智能材料及结构健康监测等方向初步形成特色。
(3)学科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建设成立 “山东省地下工程支护及风险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示范工程技术中心1个,校企合作平台“济大-宏达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香港盒宝典资料大全水质工程研究所和香港盒宝典资料大全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4)准确定位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二级学科方向规划和学位点建设目标,完成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的授予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导师筛选条件的制(修)定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提升素质,优化结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以建设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师资队伍为目标,以优秀人才引进和在职培养提高为抓手,着力于激发教师投身于教学科研事业的内在动力,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职工总数达到96名,其中专任教师82名,实验教师4人,新增教授5名,副教授9名,高级实验师2名;校聘岗教师20名,其中A3岗2名,A4岗4名,A5岗5名,学术新秀岗9名;引进A4岗教师1名,引进和培养博士(博士后)15名,在读博士5名;派出国内外访学教师10人次,学院具有海外访学背景的教师达到19名。
4.科学谋划,激发动力,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着力激发教师内在动力,学院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学院始终将科学研究作为提升学科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通过科学谋划、准确把握科研方向,改革科研激励机制,创新科研服务方式,着力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动力,学院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十二五”期间,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9项,厅局级项目20项,企业委托课题100余项,科研总经费近20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240篇;申请专利100余项,获专利授权58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专利二等奖1项,山东省齐鲁巾帼发明家奖1项,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学校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5项。
(2)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点,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利用土木建筑学科专业优势,推荐教师担任各级各类专家,为城市建设提供工程咨询、决策建议等智力支持,获得横向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培训企业各类技术人员300余人次。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长期合作,构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平台和桥梁,通过山东省地下工程支护与风险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大-宏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等产学研实体,积极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使用维护等过程的技术服务。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开发工作,与企业共同申报纵向科研项目5项,获批3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完成1项发明专利转让。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刘强副教授主持完成了济南市清真南大寺、王府池子张家大院等古建筑测绘与修复方案等,报纸、电视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5.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深化
学院以学校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为引领,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注重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十二五”期间,学院共接受来自埃及、巴基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16名留学生攻读土木工程、建筑学学士学位,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成建制地开班授课,已开设12门英文授课课程。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先后邀请美国史蒂文森理工学院、美国里海大学、德国科特布斯工业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加拿大蒙克顿大学和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数十位专家教授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教学合作。学院共有6名教师获得资助前往美国、新西兰、英国、法国等国外高校进行访问学习。
6.夯实堡垒,弘扬师德,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活动,加强领导班子成员作风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还积极发挥各民主党派、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良好。
二、特色优势与不足
1.优势特色
土木建筑学科具有鲜明的工程学科属性,其学科发展与材料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还与数学、力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相关学科的进步是土木建筑学科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与创新的基础。我校学科门类齐全、研究特色鲜明,管理机制先进,在先进建筑材料、材料化学、经济管理等领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而土木建筑学科专业的发展与这些学科的支撑密不可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支撑条件。另外,土木建筑学院各专业间的知识融合和工程联系十分紧密,具有构建多学科、多专业协同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
“十二五”期间,岩土工程二级学科的基坑支护与风险监测方向发展态势良好,该方向以“山东省地下工程支护及风险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取得了以国家规范、省部级奖励、国家基金等为标志的系列研究成果,初步具备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市政工程二级学科围绕水处理新材料与新技术方向,在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固体废弃物(污泥)处理及其资源化等领域取得了国家项目、省部级奖励和高水平论文为标志的系列成果,初步形成了省内先进的学科科研特色;结构工程二级学科和防灾减灾二级学科分别在新材料组合结构与节能设计、结构健康监测等方向取得了国家基金的突破,学科科研特色初步形成,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十二五”期间,学院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山东省本科教育品牌专业和名校建设重点专业的基础上,于2012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是我校目前唯一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的专业,进入了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第一方队(设置该专业高校共159所,通过评估33所,我校为第29所通过院校),专业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是山东省本科教育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试点专业,是学院办学历史最长的核心专业,校友资源比较丰富,社会影响力大,目前为一本招生专业,其一志愿报考率、高分比例和就业率一直名利前茅。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是学院新兴发展的2个专业,生源质量较高,发展潜力较大,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初步形成特色,在省内名列前茅。
2.差距不足
尽管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国内外高水平土建类学科专业比较,还存在以下差距和不足: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深,主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需要提高和改变。学院办学条件还很薄弱,特别是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急需加快进程。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大学和学院内部治理机制体制尚未形成,国际化、信息化进程有待加速推进。部分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社会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科科研特色尚需凝练,缺少学科领军人物,支撑教学科研的能力不够。
三、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1)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贯彻实施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交通、口岸、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建筑及建筑类的配套产业将首先受益,急需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建设人才。这就为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2)国家“十三五”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发展规划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也为我校土木建筑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目前土木工程学科的新材料组合结构、结构智能检测和水处理新材料等科研方向与新型材料的发展密切相关,也是新型建筑材料科学研究和技术产业链的关键末端环节,是推动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的重要载体和推手。因此,土木建筑学院专业建设不仅是土木建筑学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学科专业群整体发展的需要。
(3)经济新常态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土木建筑学科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不仅是成为未来工程师培养的主要模式,还是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新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促进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智力和人力保障。因此,经济新常态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土木建筑学院构建多模式、多层次和多方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机遇。
(4)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2014年我校正式成为省部共建高校,为发展赢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学校办学体制发生重大转变,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学校综合改革即将拉开帷幕,“再造转型”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已经迈开,为学院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机制体制保障。
2.挑战
(1)行业发展趋势带来的影响。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对土建类学生招生和就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如何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2) 高校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高校在生源、教育资源分配、就业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将日益加剧。当前学院正处于内涵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探索学院特色发展之路成为迫切之需。
(3)学院自身竞争力有待加强。与省内一些兄弟院校,特别是国内国际的同类专业院校相比,我们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加强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四、立足特色,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建设高水平土木建筑学院
十三五期间,学院要立足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优势特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坚持服务建设行业发展,紧紧围绕学院发展目标,精心谋划,准确定位,把握机遇,突出特色,迎接挑战,科学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科研工作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全面解放思想,持续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学院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初步构建优势学科引领、品牌特色专业支撑、科研成果丰硕、人才队伍齐备的学院发展新格局,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学院人才培养、学科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土木建筑学院,为实现百年济大梦贡献力量。
(土木建筑学院 邱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