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盒宝典资料大全

新闻纵横

新闻纵横

    【做“四有”好老师】努力做一个好老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体会

    日期:2014-11-14来源:1 浏览量: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些话,道出了教师工作重要而独特的性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个人、家庭、民族乃至国家的命运皆系于教师,系于教育。是的,相比于其他任何工作而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年轻人,是孩子。孩子,面容灿烂明亮,心灵白璧无瑕。孩子,恰如日出东方,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又似小芽初露,怯怯生生,娇嫩柔弱。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天然璞玉、一棵稚嫩小苗,等待我们去雕琢、塑造,呵护、培育。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面对孩子渴求新知、充满期待的眼睛,面对孩子诚朴纯粹、纯洁美丽的心灵,常常会感觉任重道远,诚惶诚恐。因为,我们的言行会影响孩子对环境的感知,会改变孩子对事物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宇宙的思考,会改变孩子对人生的信仰。这真正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工作。面对这样的工作,我们怎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怎能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我们怎么敢漫不经心、敷衍塞责?又怎么敢在孩子心灵的白板上任意勾画、信手涂鸦?三尺讲坛,无限时空;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我们引领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艰难探索、激流勇进,在智慧的天空中尽情翱翔、逆风飞扬。当老师的思考启发了学生的思考,当老师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热情,当老师的爱心唤醒了学生的爱心,当老师的信仰坚定了学生的信仰,这份心有灵犀、会心微笑的美好感受与深切交流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感到欣慰和自豪。因为,我选择并拥有了一份美好而纯净的工作。当老师,是我少年时代的人生梦想之一。我尊重、热爱并且享受着这份工作。因此,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工作着,是美丽的。快乐地工作着,是美好而幸运的。因为这样一来,工作就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就是美好生活的要素或部分,就是工作和休闲、劳动与享受的统一。


      学生遇到良师,自然是人生的幸事;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更是老师的福气。有人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在古代中国,圣人孔子弟子三千,贤弟子竟有七十二人。在古代希腊,先哲泰利斯与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与阿那克西美尼,克塞诺芬尼与巴门尼德、巴门尼德与芝诺,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之间都是著名的师生关系。这些伟大的老师和学生以及他们对于真理的热爱与探究、对于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于道德的塑造与重建,早已成为史上佳话、人间美谈,激励着千秋万代学习效仿、薪火相传。


      就像好父母没有统一的模式一样,好老师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他们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是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


      第一,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最易,解惑居中,传道最难,乃为根本。可是,“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经师”、“句读之师”,教人文法修辞,教人念书,解释句读,避免望文生义或者断章取义。这是必要的,也是教师基本的素养。但是,仅仅停留于解释句读,还只是停留于“授业”层面。因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因为,文以载道。阅读经典,就是倾听圣人之言;念书,最要紧的是体会文章的微言大义,领悟字里行间所负载的大道,最后达到“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的境界。身为“人师”,应该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不忘“传道”。道不远人。朝闻道,夕死可矣。可以说,道,关乎天地之心、生民之命、灵魂归宿。好老师心中要有天地宇宙,要有家国社稷,要有民族民生,要有生命信仰。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我想,教人求真,培养科学精神,就是教人学会运用理性,独立思考,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做到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正邪。学做真人,具有人文修养,就是努力做一个真实而纯粹的人:表里如一,诚恳朴素,老实厚道,去除假面和伪装,避免虚伪与狡猾,减少矫揉和造作,摆脱粗鄙与庸俗;人前人后,保持一致,君子慎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细细想来,实非易事。


      第二,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孔子和苏格拉底,他们在人类精神突破、理性迸发并取得辉煌成就的“轴心时代”,分别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树立起万世师表的典范。他们的言传身教、道德文章,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以此影响学生。


      好老师热爱教育、懂得教育,具有教育智慧和育人天赋。当然,这一切,最终要体现到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上来。如果仅仅将教师工作作为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的手段而非安身立命的基础,如果没有忠诚与热爱,仅为职责或利益、甚至无奈与应付,那便大大降低了我们付出心血并且终生从事的美好事业的价值,降低了我们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教师的职业尊严,没有真正理解和体现教育工作独特的本质和教育本身的价值。


      远赴哈佛大学访学的一位朋友,临行前曾经和我说:她相信西方人说过的一句话:“不求回报地做善事,一定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我,深以为然。我想,老师大约是世上唯一能够和孩子的父母一样,毫无功利之心、甘心无私奉献、真诚而热烈地希望他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当你不求回报地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时候,美好的事情的确就发生了——那就是孩子成长历程中随时可以出现的令人惊喜的奇妙变化。对老师和父母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报答吗?学生、孩子的成人成才,对于老师或父母来说,就像园丁辛勤耕耘、春播夏种之后的桃李满园、硕果累累、春华秋实、五谷丰登。天道酬勤。上天看得见我们“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虔诚和辛劳,认同我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淡定与坦然,最终却必定会给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和幸福。


      相信很多老师都有以下类似的经历:当看到讲台下学生期盼与支持的目光、纯净与真诚的笑脸的时候,当节假日收到远方学子温馨而深情的祝福的时候,当接到学生在考研复试的现场兴奋地汇报他们被录取的电话的时候,当学生遇到人生困惑向自己求助、最后露出开心一笑的时候,当外院系、外专业、甚至毕业多年的学生悄悄坐到自己的课堂上听课的时候,当听到毕业多年的学生深情叙说当年老师年轻的模样以及老师的言语对他们的人生选择产生了影响的时候,当看到昔日少年变成沉稳持重、自信乐观的家庭支柱和社会栋梁的时候,甚至是当回忆起因为解答学生的困惑而忘了下班的时间、看着班车缓缓驶去而无奈、惋惜的滑稽有趣的场景的时候……就是我们感到欣慰和幸福、获得职业的成就感与自豪感的时候。这些人生场景和零星片段,温馨、宁静,长留心间。这,就是我们幸福的珍藏。
     
      第三,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陋、思维僵化、心胸狭隘、趣味低下。“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模棱两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授课既谈不上辞彩飞扬、旁征博引,也不会有妙语如珠、绣口锦心,更做不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当然,课堂上教师所有的发挥与延伸都必须始终围绕讲解的主题。既能视野广阔,更要思路清晰、收放自如。切忌天马行空、离题万里;更忌东拉西扯、不知所以。如果漫无目的地穿插一些听上去可笑、实际却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可能轻松热闹,其实于师生无益。因为,严格讲来,授课不是表演,听课亦不是看戏。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真理的过程就像探险者跋涉在蜿蜒曲折的林中小路上,是一次让人意兴盎然但却充满未知的智慧之旅,需要付出艰辛的智力努力方有可能达到最后的目的地。


      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仅有知识,没有智慧,只是工匠,不是良师。“智慧”是指宇宙、人生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标志的是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懂得一点哲学。因为,哲学(尤其是西方传统哲学)即形而上学,亦即研究“形而上”之“道”的学问,其希腊语词源学上的意思就是“爱智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智慧不是知识,更非技术,它是一种高级的实践态度和人生境界。作家王小波说过:“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高兴。” 


      第四,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是的,只有爱孩子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缺乏爱的教育,必定会沦落成冰冷、笨拙、严苛、枯燥的技术性说教,完全缺乏教育本身应该具有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对于孩子而言,老师的爱是珍贵的三春细雨,是美丽的冬日暖阳,细密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田,安静温暖地照亮了孩子们纯净的小脸。这样的爱,可以培育出孩子心灵的肥沃的精神土壤,最终催生出高贵而明丽的心灵花朵。老师对学生的爱,单纯宁静。因为,这种爱,源于深沉的爱美之心、向善之意;这颗心,深爱人生,深爱世界,深爱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理解,所以宽容。在我眼中,没有笨学生,更没有“坏学生”。事实常常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胜于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为老师,不能厚此薄彼、爱有差等,更不可随意评判学生的未来。老师要谨言慎行,因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学生,老师的赞美、肯定和信任是多么奇妙的教育力量。二十年前,我看过一则小故事——《生命不能被保证》,至今记忆犹新。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天下午,一个为父亲烧洗澡水的小男孩被一本书迷住了,忘了干活。父亲披着浴巾走出来,生气地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正在看埃及地图。父亲踢了他一脚,气冲冲地冲他吼道:赶快烧火!我敢保证,这辈子你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小男孩愣住了:“父亲为什么会给我这样奇怪的保证?”多年以后,这个小男孩长大了,第一次出国,去的就是埃及。在金字塔前,他给父亲写信提及少年时代的那个下午……是的,生命不能被保证。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将来,父母也好,老师也罢,都不可轻下断语。


      近二十年的教书生涯,使我懂得,教书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知识与爱的传播,是真理与智慧的追寻。可以说,它是一项事业,而非仅仅是一种职业。教师工作不像世上其他一些工作那样常常使人身心俱疲,以致于使人产生职业的倦怠感和生命的无意义感,相反,它,历久弥新!因为,这样的工作没有朝九晚五的匆忙奔波,因而不会剥夺我们读书的时间和思考的闲暇;这样的工作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简单重复,因而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的感觉逐渐迟钝、心灵日渐麻木。相反,这样的工作需要我们常常保持敏锐的思想触角和对宇宙人生的好奇之心、保持探究杂多与变化世界背后那单纯而永恒本质的兴趣。这份工作,使得我们的心灵常常保持青春活力和探究意愿。因为,这样的工作与读书日夜相伴,与思考形影不离。阅读经典、学习知识、体悟生活、追求智慧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生修养的过程。随着年岁的增加、岁月的更迭,我们的心灵不但不会随着肉体一同衰老,反而会日益饱满、日益深沉、日益丰富、日益纯粹。在世俗的眼光中,这样的工作,也许有些清苦,但是,精神生活的丰富与完满让我们对这一点常常不以为意。


      好老师不是天生的,好老师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的。能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这是多么好的事情。请珍惜我们的教育工作,珍惜我们的教师岗位,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好老师。谨以此文,与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并一直辛勤耕耘、无私付出、默默奉献的各位教师同仁共勉。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梅)


    相关链接:


    立德树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的讲话体会


    三尺讲台育英才 一片丹心献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上的讲话有感


    尺度、深度和温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体会


    把自己锻炼成一名好老师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师大讲话有感


    使命、责任和义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