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式办学 推动我校国际化发展
刘金生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因
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一定是国际化的大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然道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通过梳理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历程及目前的状况可以看出,以下几个因素促进和推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市场化为目标,以全球信息化为条件,使世界各国在市场和生活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各国对外贸易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全球化,世界经济加速了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引起了人才、资金、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以此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佳配置。各地区、国家、民族之间的经济壁垒逐渐被削弱乃至打破,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强劲,迫使一国教育市场尤其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高等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和深化。
经济全球化要求人才标准的国际化。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的人才是各国高等教育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对外开放,努力学习吸收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二)国家利益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作为一种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状况不难看出,高等教育传统上的封闭式发展已不符合一国的国家利益需要,只有对外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为本国国家利益服务才是明智的选择。例如,美国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放在其全球化发展战略上进行考虑,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其实施全球发展战略充当国际领导角色的有效途径,并以法规的形式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规范起来,使之成为国家意志。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际教育法》,支持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1961年,美国政府设立了“国际发展署”,负责与外国政府开展国际教育交流项目。1966年颁布了《国际教育法》,向高校及有关机构提供资助以发展国际教育。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2000年4月19日发表的国际教育政策行政备忘录中更是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他指出,“为了保持在全球经济中竞争成功和世界领导地位,美国需要确保其公民广泛地了解世界,精通外语,通晓他国文化。美国的领导地位还依赖于那些在将来领导其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人物建立联系。一个连贯协调的国际教育战略将有助于我们迎接双重挑战:使我们的公民对世界大环境有所准备和继续吸引与教育外国未来的领袖们。”
(三)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高等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生产、转化、传播的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高等教育只有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促进其自身的健康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具有广泛的普遍性,科学技术的研究历来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这是促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动因。
在人类活动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只有不断借鉴他国经验,紧跟国际化步伐,才能获得自身发展。开展国际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一项新的社会职能。1996年,在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就已明确提出:“大学聚集了与知识的发展和传播相结合的所有传统职能:研究,革新,教学和培训,以及继续教育。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另一项职能即国际合作,亦应增加到这些职能之中”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是我们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1995年汉斯•迪•威特等学者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涵义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与过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把国际的意识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相结合的过程;第二种观点倾向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包括课程的国际内容、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与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技术援助和合作计划;第三种观点强调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和氛围,国际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是同义语,包括全球的意识、超越本土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范围,并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质和氛围。
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了以下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国际化
高等院校应通过聘请不同国籍的教师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接触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教师的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提高自身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多种文化、多种观点、多种思维方式并存的国际化氛围。
2.学生来源国际化
学生来源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学生在中外文化价值观上的交流与碰撞中实现文化融合,进而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3.教学内容国际化
全球化的大趋势和日益广泛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要求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的国际化。建立教育国际化的市场,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与国际相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4.教学方法和理念国际化
先进的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式”而不是“填鸭式”,是倡导“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以表扬、鼓励为主而不是以批评、指责为主。先进的国际化的教学理念是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足够的关心,英国的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在15世纪时就实行了导师制。牛津大学流行着一句格言:“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充填知识的容器,而是一颗等待被点燃的火种。导师对学生喷烟,直到点燃一颗颗火种。”
5.科学研究国际化
科学研究国际化是指本校学者与外国同行联合从事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国际论文或举办国际会议。科学研究国际化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迅速市场化和产业化,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6.网络教育国际化
网络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一切,改变着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络教育借助于互联网的强大平台也日益步向国际化。
三、迈向高水平大学,我校国际化发展的不足
当前,虽然我校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应看到,在我校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国际化办学理念有待普及
我校在科学判断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深入分析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中长期办学目标,形成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发展。但理念要转化为指导现实的巨大力量,还需要各部门、学院乃至每位师生对理念的准确理解与主动贯彻。当前,我校个别部门、学院、师生对国际化办学理念的理解比较肤浅,甚至不准确,这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二)国际化有效机制尚未建立
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而国际合作与交流又日趋频繁与紧密的背景下,单纯依靠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来包揽所有一切外事事务的做法已显然不符合现实要求。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国际化的有效机制作支撑,而目前我校恰恰缺乏这样一个机制。建立一种机制,使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学院及其他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又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已势在必行。
(三)国际化办学优势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国际化意味着发展,同时更意味着竞争。不仅要与世界范围内的院校竞争,而且要与国内的院校竞争。而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主动权,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国际化办学的优势与特色。目前,我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优势不明显、特色不显明,不利于今后的国际化发展。
(四)国际化办学条件不足
我校已将国际化发展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但现实的办学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的国际化发展。比如,在某些国际项目方面,资金缺乏,很难形成国际化的氛围。
四、建设高水平大学,我校国际化发展的若干思路
(一)制定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规划
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将围绕“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在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教育功能的社会化、教育形式的终身化、教育手段的信息化等背景下,制定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即着力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学院和科研机构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为主角的多元化、有特色的大外事格局,实现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
(二)建立国际化发展的运行体制、机制
积极探讨学校内部对外合作与交流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各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的协调机制,将权力适当下放,让二级学院成为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主体。相关措施包括学校设立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统筹规划;各学院成立相应机构或设分管副院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秘书等;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加强校、院两级国际交往的协调工作,等等。
(三)强化国际化发展中的法律意识
要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国际合作与交往中的法律意识。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体制机制的支撑,但更需要国际化发展中的主体,如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等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譬如,学校在国际化办学中的主体地位的法律保障;师生交流中个人的法律意识;在校工作的外籍人士合法权益的维护等。
(四)摒弃国际化发展的误读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进行的教育实践,不是一些简单的国际交流活动,不是将一个先进国家的教育体制的照搬和复制,更不是使用几本英文原版教材、开几门英文课程的问题。因此,在学校或者学院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应准确把握国际化的内涵,避免简单、空洞、盲目理解。近两年,在韩国的主要大学中,英语授课已被用作评定大学“国际化”水平的尺度,用英语授课的课程大幅增加,然而实际效果却并不像人们想得那样好。正如韩国某高校一位社会学系教授所说,校方要求所有专业每年至少两门课必须用英语讲,所以只好照办,不过因为学生听不懂,只能用英语念课本而用韩国语作解释。
(五)创新国际化发展的思路
今后,学校在国际化发展中应积极拓展空间,可在某个专业、学科先行先试,设立国际合作办学的“特区”;创造条件,开辟国际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营造国际化氛围,架构师生国际流动的“立交桥”;积极引导,构建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大胆探索,开通网络教育的“高速公路”。
作者:刘金生【作者简介:刘金生,香港盒宝典资料大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
策划:夏卫东
编辑:刘珂珂、傅强
编审: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