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级新生开始,我校为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以往不一样了,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到考试考核方式,全面实行改革,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华丽转身”。
在课程设置方面,4门课程开设学期分别为:第一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门课程在教学计划安排上,按照教育部“05方案”要求,在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加强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计划学时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计划学时32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计划学时9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学分,计划学时54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实行新方案后,课堂教学时间明显减少,实践教学明显加强。
改革后的“思政课”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全部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专题讲授为主。实践教学采取多种教学形式,4门课程根据各自的特点,实施时分别参照执行。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设立OFFICE TIME,每位任课教师每周在教研室坐班2小时,给学生一个与老师面对面的机会;设立济大音像学堂(思政版),播放精选的教学资料片,任课教师在播放时间到音像学堂与学生一起观看,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同时给学生提供网络收看的渠道;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撰写演讲稿,开展主题演讲活动;根据课程特点,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要求学生提交读书报告;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字数不低于3000字,学生自由结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成绩为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撰写课程论文,课程论文要求每个学生单独完成;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开设网络课堂等。
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办学特点,使考核成绩最大程度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我校改进了考核办法。新方案加大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最后以百分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注重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了解社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
改革方案一经实施,立即受到2009级新生的热烈欢迎。同学们普遍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死板”和“教条”了,增加了更多的实践内容和研究探讨时间,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比之以往更加生动、有趣,大家更爱学了,学习效果也更好了。
撰稿:刘珂珂
编审: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