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科建设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岳云龙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众所周知,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学术单元,学科建设是大学工作的龙头,是大学建设的核心。大学的特色、竞争优势和学术声誉,关键要通过重点学科的水平来体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良好发挥也必须通过学科平台来实现。高水平的大学离不开高水平的学科,学科水平决定并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2007年学校党委提出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指出学校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一所“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由此来看,我校只有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才能找到学校生存的基点和发展的动力,也只有坚持不懈加强学科建设创新,才能不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一、创新学科建设观念,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1、创新学科建设观念是实现“四个新跨越”的需要
“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是我校“一二三四”发展战略中“四个新跨越”之一。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曾说“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都是以学科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学校的整体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抓住了这条主线,抓住了这个核心,就抓住了纲,就可以纲举目张,带动学校其他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一批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并依托这些高水平的学科,引进和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建立一批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构建先进的实验室和人文社科基地等学科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大学文化建设,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加快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2、创新学科建设观念是加强博士单位立项建设,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需要
2009年2月24日,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取得成功。这是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对学校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拓展办学空间,优化办学环境,增加竞争优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在办学类型上,逐步实现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目前,我国共有77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其中,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分别达到340多所、690多所),另外还有1200多所普通高职院校和318所独立学院,主要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四类。这2290多所高校,基本上形成了圈层发展态势,按办学层次和水平,可分为八个圈层。从里往外第一圈层有9所高校,基本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高水平大学;第二圈层约有28所,基本目标是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两个圈层所涉及的37所就是进入“985工程”建设的高等学校,属于研究型大学。第三圈层有22所,是除了“985工程”建设高校之外的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第四圈层约有40所高校,和前三圈层合起来是进入“211工程”建设的百余所高校;第五圈层约有240所高校,是能够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第六圈层约有230所高校,是经批准能够授予硕士学位的高校;第七圈层约有260所高校,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要目标,以进行纯教学活动为主的高校;第八圈层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大专层次的高校。
我校已经成为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即将实现由第六圈层向第五圈层的跃升。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获得立项建设只是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学科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持续努力、不断积累的发展过程。范跃进书记在2009年暑期处级干部工作研讨班上强调:“下一步,全校上下要进一步重视学科建设,特别是博士点建设,要按照上级要求、评审规则和学科建设的规律,进一步优化队伍,强化团队,凝练方向,加强管理,苦练内功。要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建成高水平的博士点学科,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我们必须抓住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机遇,加快建设进度,倾全校之力争取尽快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验收,成为博士授权单位,推进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
3、创新学科建设观念是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要建设高水平大学,没有优秀的理科作支撑,工科是不能长久的;没有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作支撑,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没有底蕴的。”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工科优势突出,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淀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材料学科和化工学科作为博士授权学科进行立项建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但是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创新学科建设观念,注重学科布局和协调发展,围绕我校优势和特色学科方向,以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调整学科布局,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逐步建成以材料、化工、信息控制等为带头学科,数学、物理和化学等为基础学科及文学、法学、经济管理等人文社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学科群。要把学科的整合与新生长点的孕育创新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着力点,大力促进跨学科、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建设。重点发展学科群的优势研究方向,培育标志性成果,使学科群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强大平台。目前,学校已初步搭建起了支撑学校特色、体现学科定位或学科发展方向的7个学科群,有了一定的学科积淀,拥有在全国和行业内较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今后要把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培养造就一流的学科队伍、完善一流的学科平台建设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坚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的建设原则,通过不懈努力,夯实学科基础,培养和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使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高水平学科,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学科建设发展内涵,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学科基地、人才培养及公共服务体系等要素。学科建设内涵发展创新,就是将创新的思想引入到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上去。
1、实施学科研究方向创新,发展学科特色与优势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是高水平的学科,而研究方向是学科的支撑和组成部分,是学科的进一步细化。研究方向是学科特色的标识,高校在学科、专业上的特色要通过研究方向来体现。长期以来,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基本形成了学科布局面宽、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态势。材料、化学化工、计算机、控制、机械等传统优势学科的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水资源、管理、文学、社会学等学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发展自身特色与优势,并进一步开拓新的增长点,将是学科建设内涵创新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学科建设工作的重点是要不断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结合自身实际,精心扶植学科生长点,形成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方向,逐渐使该学科占据本领域的制高点。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抓住世界范围内光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机遇和武汉地区光电子技术工业广阔发展前景,及时调整学科结构与方向,将光纤通信作为该学科发展的主攻方向,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学术队伍培养和基地建设,为光学工程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几年的建设,该学科整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于2003年被批准依托该学科建立“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实现了光学工程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实施学科方向创新,科学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为要求,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保持学科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活力。
2、实施学术队伍建设创新,提升科研水平与实力
一流的学术大师和优秀的创新团队,是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保证,要把培养和造就一流的学术大师、优秀的创新团队摆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地位。学术队伍建设创新就是要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大力实施“2263工程”,进一步营造鼓励、支持、帮助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现有专家的领头羊作用,又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提升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尤其要根据学科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重点引进和培养若干个国内一流的学科带头人,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学术大师,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优秀的创新团队,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标志性成果是学术队伍建设的标志,是学科建设创新的目标。在实施学科建设创新过程中,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选择具有原创性或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重要课题,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国家“863”、“973”等重大课题或其他重大产业化项目。站在一个高的起点,通过高水平教学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获得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奖项,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实力。
三、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没有科学的管理体制是难以奏效的。目前,在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还没有专门的学科建设管理部门,很多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的经验显示,设立专门的学科建设管理机构,有组织地全面规划、协调、检查和监督学科建设工作,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校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机制,成立了学科建设与发展处,主要负责学校学科建设的管理与协调,全力做好博士单位立项建设工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校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创新是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管理模式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不断发展,不断完善,高等学校进行学科建设的模式,已由最初的单纯申报型发展到现在的立项型建设,建设思路由原来缺少规划与监控的单一管理,发展到现在的“立项→建设→中期检查→验收→评估”的系统建设与管理,由单一性转化为系统性、综合性。实践证明,这种学科建设管理方式在少数率先试行的高校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为尽快实现学科建设新跨越,必须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学科建设由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向重点项目立项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大力实施重点学科培育、学位点培育、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培育,学科研究方向团队等学科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学科水平或改善学科条件,既有助于形成学科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而且也可以带动学校整体学科建设上水平、上档次,提高学科建设绩效,推动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总之,学科建设与发展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主要内容,要实现我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必须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今后我们要把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按照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学科建设观念、内涵发展及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学科建设体系,大力实施学科创新工程,实现我校学科建设的新跨越,扎实推进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作者:岳云龙【作者简介: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处长,教授、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策划:夏卫东
编辑:刘珂珂
编审:高志刚